中国城乡医保走向统一
近日,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》。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从统筹城乡的角度,对城乡居民医保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,体现了国家医保局职能整合和相关部门衔接过渡。城乡医保距离全国统一的日子不远了。
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渐进式改革、梯次推进方式,我国医保制度长期处于“三分格局”(制度分设、管理分割、资源分散)。这既是历史的局限性,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(不能苛责历史、苛责前人)。但实事求是地说,“三分格局”既影响了制度的公平性,也使治理成本加大,治理绩效受损。
由于分属两个部门管理,新农合、城镇居民医保在大多数地方并行:两套经办机构、两套人马、两套信息系统。不但存在重复建设情况,更导致大量重复参保。统计显示,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重复参保约占总人口的10%,这无疑造成财政资金浪费。这种情况对医保制度本身亦造成损害,导致风险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分担,加剧医保基金财务危机的可能。
此外,2009年新医改以来,公立医院改革几无进展,卫生部门“一手托两家”(既管医院,又管医保)亦饱受争议,这种安排使得市场博弈机制无法发挥效力。
自2007年开展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以来,一些地方就开始自行探索统筹城乡居民医保。
2012年,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要求,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作了重申。在2016年以前,全国已经有9个地区对城乡整合进行了地方探索、完成了整合,分别是天津、上海、浙江、山东、广东、重庆、宁夏、青海与新疆建设兵团。
2016年,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》,要求实现参保、筹资、待遇、目录、定点、基金管理政策的“六统一”。城乡整合有了国家层面的指导,这项工作由地方探索进入整体全面推进阶段,各地城乡统筹工作推进力度更大,截至2016年底,全国31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均已出台文件对整合制度作出规划部署。
据2018年1月份的统计,城乡整合后,内蒙古、山东、浙江分别剔除重复参保133万人、250万人和150万人,节约财政重复补助资金6亿、8亿和7亿多元;江苏省仅徐州、连云港、盐城、南京四市,通过比对剔除重复参保人员就约80万人,涉及各级财政补贴达3.7亿元以上。城乡医保整合进一步消弭了城乡社会管理的制度障碍,减少了政府公共管理资源的浪费,扩大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权益。如,绝大部分整合地区采用城镇医保用药目录,使农村居民医保用药范围从不到1000种增加到2400多种。
专家普遍认为,在全民医保时代,医保的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为部分人群提供疾病的经济风险保护,而是让全体国民在制度覆盖下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。由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政府部门来管理医疗保险工作,更有利于发挥医保的这些功能。
2018年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,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,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、生育保险职责,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,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到一起,实现了中国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统一。
对于国家医保局的组建,国务委员王勇在两会上表示,主要是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,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,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、安全可控,统筹推进医疗、医保、医药“三医联动”改革,更好保障病有所医。
对于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组建,业内给予了厚望,普遍认为它将彻底打破我国医疗保障的城乡分割、群体分割的体制性障碍,我国基本医保长期城乡分割的“二元结构”也将到此终结,从而为解决医保制度碎片化问题铺平了道路,中国医疗保障向着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近日国家医保局会同三部门对2018年城乡居民医保工作做出部署,表明原来的“厚望”已变成了实际行动,中国城乡医保正走向真正统一的新时代。